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

阅读:196  2016-07-29

一、说明文

(一)基础知识概括

1.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得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2.说明文的类型

(1)从内容角度,从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①事物性说明文(从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

②事理性说明文(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

(2)从语言的表达角度

①平实性说明文——(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

②生动性说明文——(知识小品、科学小品)

3.常见的说明方法:(记忆口诀:列举下,分作打、摹诠画、引资料)

列数字  :从数量上运用准确的数字来突出事物或事物的特征的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举例子  :举出典型的事例来进行说明。

语言标志:例如、比如、譬如、像……

下定义  :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语言标志:科学,完整,判断句

分类别  :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

语言标志:一类(种)...一类(种)...

作比较 :将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比较

语言标志:比、而、相对于、较.....

打比方  :将某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进行说明

          语言标志:像、是、当作、好像(就是比喻)

摹状貌   作诠释   画图表   引资料

4.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5. 说明文的常见结构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二)常见题型方法总结

1.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①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是表示的是说明对象。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故宫博物院》。

②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 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运用的说明方法+关键词+具体内容(说明对象+特征:一般位于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前; 说明段的首句。)

①.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题型1:加点字词有什么用?

答题技巧:

(1)加点字词的原意。

(2)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事物XX的特征/事理。

(3)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答题套路: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5)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套路:

(1)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不删去”)。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

找带有限制性词语(如:“比较”“几乎”“主要”“绝大多数”“相当”“大约”“可能”“左右”等)的句子。

题型5:划横线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划横线的词有什么作用?)

(1)不能

(2)分析词语的本义及语境含义。

(3)去掉后的情况。

(4)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题型6: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魏昭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