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阅读:273  2016-09-2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 

      2.掌握写景方法。

      3.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通过赏析,掌握对偶和用典在课文中的使用

      三、情感与价值观

      1.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甘放弃的情怀 。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实施策略预设 

      1.精讲课文,侧重情感;诵读课文,融入情境;

      2.名句赏析,感受美景,学习永不放弃精神;

      3.美图熏陶,散文改写,陶冶情操,开阔胸襟。

      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字词,疏通大意

      二、知识背景导入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三、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四、预习检测

      强调:

      通假宇: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古今异义:

      ① 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②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

      ③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

      ④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展开全文阅读

      ⑤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⑥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⑦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 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 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

      ④ 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 四美具,二难并 “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指俊杰

      (三)使动用法

      ①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② 腾蛟起凤  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 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吃惊

      ④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⑤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逃匿

      五、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播放朗诵视频,指导诵读方法。

      明确:1.把握节奏2.捏准情感。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2)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都督/阎公/之雅望。

      3.齐读课文。

      六、小结

      本节课梳理清楚了字音词义,进一步丰富了文言知识。再就是,掌握好了文章的朗读节奏,控制好了朗读情感,进一步提高了课文朗读水平。

      七、作业

      《学海导航》之“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导入

      二、整体把握全文脉络框架  

      1.探究文章的情感脉络

      从文章中找到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然后加以疏通即可。

      分小组探讨,教师引导,明确:兴——悲——欢。

      2.概纳段意

      分小组探讨,教师引导,明确: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三、合作探究,赏析名句

      赏析如下句子,或探究其写景方法,或分析其情感取向。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展示美图ppt)

      评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色彩变化之美)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展示美图ppt)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上下混成之美)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展示美图ppt)

      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此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虚实相衬之美)

展开余文

      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分析其情感取向)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四、小结

      本节课,概纳了文章的结构大意,疏通了文章情感脉络,了解了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从微观而言,对名言名句也做了赏析。总之,结构框架,情感经络,宏观微观,都做了全面的剖析。

      五、作业

      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背诵检测

      二、欣赏美丽图片导入(PPT)

      三、用散文化语言改写二三自然段。

      注意写景方法,遵循其特点。力求语言优美,景致大气,明朗开阔。

      四、赏析语言特色

      分小组探讨,教师引导,明确:

      1.工整的对偶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对偶句式繁多,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显得参差,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分明,有一种很强的音乐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文用词艳丽,色彩丰富,流光溢彩,气韵生动。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如:

      ①“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②“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③“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④“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⑦“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五、朗诵

      注意语气语调,把握好情感。喜则声高气扬,怒则声疾气足,优则声低气缓,爱则声柔气徐。

      六、小结

      本文,用词丰富,手法多样,情景相生,文情并茂。故韩愈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再就是,本文作者那种不敢沉沦,不言放弃,勇于进取,积极奋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七、作业

      完成《血海导航》之“拓展训练”

      板书设计

      景美:明朗开阔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变化之美

      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是千古至文,语言精致凝练、华美工巧,情感千转百回、荡气回肠,令人仰卧吟唱,爱不释手。美是美,但是怎么教学呢?从哪里入手?有的人说从情感入手,有的人说从朗诵入手。但是如果不了解文意,一切都是扯淡。要知道此文有很多典故,如果不加以疏通的话,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犹如天书晦涩难懂。所以我觉得此文教学可以从文意梳理入手,文意是基础;接着情感,情感是脉络;最后朗诵,朗诵是升华。

      就这样,文章的教学,我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文意疏通。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检测。检测翻译,检测文言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基础做得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第二步情感梳理。这个其实不难,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表示情感的语句,然后加以梳理即可。学生会很快找到这些较有代表性的句子:“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经过提示,一条感情线索就梳理出来了:兴——悲——欢。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经过合作探究,结合相关的背景介绍,学生的脑海中会不断地明朗起来。因为“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佳人盛筵,所以“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但是这种畅快的情感只是暂时的,对于封建孺子而言,不能宦途通达,建功立业,都是“失路之人”。这种失路之人,只能临渊羡鱼,“望长安于日下”。期盼朝廷眷顾,却遥遥无期。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想起了李广,忆起了贾谊,似乎英雄失路是种普遍现象,悲悯之情,直干云霄,感天动地。至“所赖”一句,情感为之陡变。再到“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情感由消沉而奋起,由低沉而高涨。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警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情操不移,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最后一步,就是朗读了。朗读要把握好停顿,本文是骈文,字数或四或六,间杂少数七字句。找好示例,划好节奏,分门别类,举一反三,力求读准。朗读要抑扬顿挫,随情感变化而变化。起承转合,起落有度。朗朗读书声,洋溢的是陶醉的心灵。

        这样两节课下来,自己觉得较为轻松,自己和学生沉浸于课文之中,时而悲伤,时而奋起。悲伤的是一颗不甘的灵魂,奋起的是一座不屈的丰碑。 

共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