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阅读:322  2016-10-17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领会童话的主题,反思生活经验

2、引导学生注意文本在构思和想象上的精心安排

3、引导学生品味讽刺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领会童话的主题,反思生活经验

2、引导学生注意文本在构思和想象上的精心安排

3、引导学生品味讽刺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领会童话的主题,反思生活经验

2、引导学生注意文本在构思和想象上的精心安排

3、引导学生品味讽刺的语言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相信很多同学都读过童话,大家喜欢童话吗?为什么?对,童话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道理,今天,我们来看看安徒生的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装》,看看这篇童话要讲的道理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这个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述其情节:

有个皇帝很喜欢衣服,有两个骗子号称自己能够织出特殊的布——凡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到。

皇帝很高兴,让骗子织布,还派了几个大臣去视察进度,他们都看不见布,但大臣们为了官位,都选择说谎。

皇帝自己和大臣来视察,也看不到布,但是他怕自己被人认为是愚蠢和不称职的,也选择说谎,并决定听从大家意见,举办盛大的游行。

游行开始,大家齐声赞扬这衣服美丽,也在说谎,没想到一个小孩子却说皇帝什么都没有穿,百姓醒悟过来,

但皇帝拒不承认,仍然坚持赤身露体地将游行进行到底。

四、主题探究:

(一)分组讨论童话的主题(5分钟)。

(二)读完这个童话,请问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证明你的观点。

引导问题预设:

1、说假话的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说假话的有老大臣、大臣、皇帝、大人,这些人都害怕被人认为是愚蠢或者是不称职的,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是成人,他们成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向虚假妥协。

2、为什么只有小孩子最后说出真话?

因为小孩子天真单纯,他既不用考虑自己是否称职这件事,又不用担心别人认为他是愚蠢的,所以他会说出真话。

3、那么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作者想说的也许是:揭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成年人只知道和生活妥协。

7、如果你在现场,你又会说什么?为什么?

说真话,还需要勇气。

8、在生活和书本中,你有没有发现类似这个童话的事情?请举例。

比如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选择说谎,最典型的就是拍马屁。

A马的故事:指鹿为马。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B屁的故事

以前有个大王和两个大臣在谈话,突然大王放了一个屁。

C房价不高:高策地产服务机构董事长陶红兵一句惊人:“我觉得北京目前的房价很正常,一点都不高。”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面向全国的市场。在北京,我们不能按照北京的人均收入来衡量其房价是否过高。因为北京的房价不应该是由北京人的工资性收入来衡量的,它应该是由全国的有钱人的收入来衡量的。

思考:为什么这些人会说假话呢?

对毛主席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要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林彪

A因为大家都想巴结或者害怕赵高,所以只好选择说谎。

B因为这个董事长从房地产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当然希望房价越高越好了。

9、回去后,请收集此类事例一个,写在读书卡片上。(见附录)

第二课时

五、分析作者精心的构思。

与原作比较阅读:请阅读《皇帝的新装》的原作,说说课文和《赤身裸体的国王》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等有什么变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改动?

关于这篇童话的取材,一般都认为14世纪西班牙作家胡安?曼纽埃尔所搜集的民间童话故事《织布骗子和国王的故事》(又译《赤身裸体的国王》)是其母本。

赤身裸体的国王

从前有三个流氓来见一位国王,说他们是织布的能工巧匠。他们特别会织一种料子,这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见,只要他不是私生子。

但谁要私生子,那他就看不见。这使国王大为喜欢,因为他以为借着这种纺织品的帮助,可以知道自己的王国里,哪些人是私生子,哪些人不是。这样,他便能调整王国中的许多事情。因为在摩尔如果他们是私生子,便不能继承他们父亲的遗产。

于是他下令召那三人进宫来工作。三人告诉国王,确保不搞欺骗,可以把他们锁在皇宫里,直到织完那段料子。这使国王非常高兴。但是,国王根本看不到新布的“图案”和“色彩”,他被一种死亡般的恐怖震惊了,但是他可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私生子,所以,只好说这布很好看。后来,他穿上了那看不见的衣服,骑着马在城中巡游,亏他运气好,那时正是夏天。

最后是一位照管御骑而自身又不担心损失什么的黑人走到国王跟前,说出了真话。

让我们按照顺序,看看课文和原作相比,在情节和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并说出作者这么修改的原因。

先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推出一位回答得最好的同学发言,每位发言人只讲一个不同点并说明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与原作相比,有变动的情节或者人物是:

1、骗子织的布是私生子才看不见,课文:骗子织的布是愚蠢或者不称职的人看不见。二者的区别是什么?课文更好,因为私生子毕竟是少数,不是每个人都害怕自己被认为是私生子,骗局就很容易被戳穿,而每个人都害怕被认为是愚蠢或者不称职的,只有每个人都害怕,骗子才能骗过所有人,才能让皇帝赤身裸体地游行。改动后,情节才更加合情合理,主题更有普遍性。

展开全文阅读

2、国王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原文是为了查出谁是私生子,动机是好的,他是个好国王,只是一时被骗。课文中的皇帝则只喜欢衣服,作者认为这个皇帝是不务正业,目的是为了批评和讽刺这个皇帝。

3、原作中国王一下就去看衣服了,课文中先去看衣服的是老大臣。这也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我们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安排的。

为什么不安排全国人一开始就去看布。

安徒生安排人去看骗子织布是经过精心构思的的。假设一下,如果让全国人都去看,一开始,七嘴八舌的,脑袋较简单的肯定一下就会说漏嘴,那不就穿帮了嘛。要让全国人的都上当,要各个击破,所以安徒生要让皇帝最称职的老大臣先去,老大臣虽然诚实善良,但是也有私心杂念,最主要的是他是一个人,没人可以商量,去印证他所见的事实,经过权衡,他决定说谎。而后来的大臣无论称职、诚实都不如老大臣,就更不敢说实话了。

所有的大臣都说了假话,为什么皇帝自己不敢说真话?

他可不怕什么老大臣的,作者很巧妙,一开始就交代其实皇帝很想自己去看看,但是“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皇帝相信自己无须害怕,但最终还是派了其他人去看,实际行动证明了皇帝其实自己是心虚的。这个皇帝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可能是愚蠢或者不称职,至少比不上自己的某些大臣。所以,皇帝虽然怀疑,但因为本来就不自信,再加上相信了老大臣,只好也说这布好极了。

所有的市民为什么说假话?

官方既已认证,百姓也没人愿意被当成愚蠢的人,也没胆子和统治阶级唱反调,只好集体成为了应声虫。看来,可怕的不是一两个人说谎,而是大多数人在说谎。从这点,我们又可以解读出:所谓三人成虎,谎言重复千遍,相信的人就多了。某些邪教或者传销的理论极其荒谬,但是很多人经不住被反复洗脑,最后自己都相信了世界末日,相信短期可以发财。所以人要自信一些,不要盲目相信别人,而要自信,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4、课文比原作多了一个情节:皇帝喜欢衣服。这可以更好地解释:骗子为什么得逞?使得情节更加合理,骗子可以得逞,首先是投皇帝之所好。安徒生对这个爱好采取了夸张的手法进行讽刺——“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皇帝如果没有这个缺点,骗子也没那么容易得逞。这也是人类的弱点之一——容易被自己所爱的事物困住。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人类往往无法挣脱自己的不良爱好,玩物丧志。此外,皇帝喜欢衣服,才会有后文的游行,才能让骗局被揭穿。

5、原作说真话的是黑人马夫,课文是小孩。原作中由黑人马夫说出真话,目的在于表现地位低的未必就是愚蠢,地位高的反而虚伪荒唐。课文中由小孩说真话,目的就不仅仅是讽刺批评统治阶级了,与小孩相对的是整个成人社会,是皇帝、大臣、还有随声附和的老百姓,这些都是成人,所以课文的主题是批评成人人性的弱点——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成年人只知道和生活妥协。这样的批评更为深刻。

6、原作中,谎言被戳穿,就结束了,课文中,皇帝不仅不认错,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为什么皇帝要把这个游行进行下去呢?皇帝最怕失去的却是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他无法接受自己也被欺骗的事实,所以只好继续欺骗自己,把百姓看成是傻子,为了战胜恐惧,他只好“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打肿脸充胖子把游行进行到底,皇帝其实就是这个人性弱点的最典型代表。

7、小结:经过比较,你有什么启发?

对情节和人物的构思一定要仔细思考,精心设计,才能最好地表现出主题。

第三课时

六、品味语言:夸张与讽刺

各位同学,童话首先是写给儿童看的,所以童话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有趣夸张的情节来吸引儿童,那么,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特别夸张有趣或者反映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呢?请划出你找到语句和大家分享一下。(提示:可以是情节、动作、语言,注意细节。)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的写法,讽刺皇帝玩物丧志,也有提醒人们注意的意思。)

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也是一种夸张,对衣服特性的夸张。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于这布料非常满意。”(不仅不说看不见,反而大肆夸赞,说假话说得那么溜,这个尽职的老大臣并不尽职。)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真的快乐吗?都是装出来的,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的讽刺。讽刺他们的虚伪)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讽刺,最愚蠢)的骑士们亲自来了。

他们在他的腰围那儿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明明不存在,还要扭一扭,多么虚伪;明明丑死了,还要扭一扭,讽刺皇帝的虚伪和丑陋)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四个多么显示了什么?虚伪和奉承)

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

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为什么皇帝要把这个游行进行下去呢?皇帝最怕失去的却是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他无法接受自己也被欺骗的事实,所以只好继续欺骗自己,把百姓看成是傻子,为了战胜恐惧,他只好“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打肿脸充胖子把游行进行到底,皇帝其实就是这个人性弱点的最典型代表。)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再次讽刺统治阶级的愚蠢和自欺。)

以一件衣服来分辨人们是否称职,本身就很荒谬,也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

作者不仅没有指出这个荒谬之处,反而一步步地让荒谬变本加厉,大臣和皇帝看不见布就算了,竟然还有人建议去游行,皇帝竟然答应了。而且当骗局被戳破之后,皇帝竟然死不承认错误,还要更加骄傲地游行。

七、学完此文,请试着读读《安徒生童话选》,从中选择一篇童话,从主题、语言、构思等任意一个或者多个角度赏析一下,字数不少于500字,写在周记本上。

教学反思:《皇帝的新装》在教学上容易出问题:一是对主题的把握不够准确,很多教师会把此文当做是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然而,此文不仅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也讽刺了所有的大人,所以主题应该是揭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成年人只知道和生活妥协。

第二:这篇童话到底好在哪里,很多教师不容易发现,也就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其实此文是经过精心的构思的,把它拿来和原型比较一下就知道了,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很容易发现作者精心的构思。

 

谭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