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鹅》教案(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60  2017-02-24

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掌握生字、生词,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了解劳伦兹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他对动物行为科学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3、学习劳伦兹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对劳伦兹行为背后高尚的精神境界的感悟与学习。

2、带领学生对《所罗门王的指环》这部书有一定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过程

1、关于作者、作品: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于1903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虽然受到父亲的期望影响,劳伦兹博士于1928年获得医学学位,但是他并不以医生为职业,自小对自然观察的热忱促使他进入动物学研究领域,于1933年修得博士学位。1937年,劳伦兹博士受聘进入维也纳大学教授比较生理学与动物心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工作被迫中断,劳伦兹进入德国军队中担任军医,随军到达苏联时被俘。1948年被释放回到德国,随后担任艾顿堡比较行为研究院院长,1951年出任马克斯普郎克行为研究所所长,至1973年卸任。

劳伦兹除了是一位成功的行为科学家,也致力于科普文学的写作,作品包括《所罗门王的指环》《当狗遇见人》以及最后的著作《雁鹅与劳伦兹》,这些作品引导大众了解动物行为,并启发对人类行为研究的途径。

2、落实生字、生词:

孵蛋 幼雏 蜷缩 戳破 僵直 黏人 呢喃 蹩脚 一绺绺 可怜兮兮 撕心裂肺 声嘶力竭 心力交瘁 孜孜不倦 无济于事

分析文章内容:

3、整体感知 :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生物学家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4、梳理文章结构:全文共32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小雁鹅的出生。

第二部分(9—15自然段):与雁鹅建立母子关系。

第三部分(16—31自然段):雁鹅对孤独的本能排斥。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16—27自然段):小雁鹅对“我”的深情依恋。

第二层(28—31自然段):小雁鹅对于手足的依恋之情。

第四部分(32自然段):与雁鹅为伴的收获。

5、具体探究:

①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劳伦兹是如何做到与雁鹅亲密无间、情同一家的呢?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

明确:(1)劳伦兹对小雁鹅耐心细致的照顾。(7自然段)

(2)劳伦兹对小雁鹅喜怒哀乐的描写,以及小雁鹅对劳伦兹的依恋。(13、14自然段)

(3)劳伦兹对动物、对自然和对科学的挚爱。(16、20自然段)

②找出劳伦兹对小雁鹅语言描写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劳伦兹细腻而传神的笔触中所流露的深情。

(17—23自然段)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语言,劳伦兹“听”懂小雁鹅的话语。

③感受这篇文章和你以往所读的科普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6、补充:《所罗门王的指环》

明确:本文出自《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是劳伦兹的第一本通俗科普著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近半个世纪,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物行为学奠基性经典科普著作。在这部书中,劳伦兹以活泼、轻松、风趣、写实的文风向我们介绍他的动物朋友们。虽然书中有大量的动物行为描述,却往往以拟人手法来描写,深入浅出,不乏幽默,从而引领更多的人轻松地走进奇妙多姿的动物世界。

④你知道哪些动物的语言?劳伦兹为什么能够读懂这些小动物的语言?

明确:一方面缘于对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和观察;另一方面,也缘于对这些生命的挚爱。只有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从人性的高度去观照这些不同于我们的生命形式。

⑤劳伦兹在他的作品中曾说“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而他自己对这些动物有着一份“全然且执着的真爱”,并“乐此不疲”。在文章中我们看到,劳伦兹像一个老顽童,一边学着雁鹅叫,一边光着身子,带领一队小雁鹅在草丛里走来走去,你对劳伦兹有着怎样的认识和评价?

明确:被劳伦兹对小雁鹅的爱心和耐心所感动。劳伦兹是一位可敬的动物学家,也是一位可爱的慈祥仁厚的长者,他体会和分享小雁鹅的喜怒哀乐,并以此为幸福,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应怎样善待生命。

⑥劳伦兹对小雁鹅的超出他自己想象的付出,获得了大大超出他所预料的收获,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明确:有付出才有收获。劳伦兹对小雁鹅的付出不是简单的时间和体力的付出,其背后是一颗对世间万物博爱的心灵,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理解和敬畏,劳伦兹用他的仁慈和诚实换来了动物们全身心的信赖。

⑦分析劳伦兹的语言特点。

明确:亲切自然,充满了爱心。劳伦兹将自己与小雁鹅之间的研究与被研究、观察与被观察关系变成了“母子关系”,于是他笔下流淌的不只是文字,还有爱和亲情。

⑧劳伦兹把小雁鹅当做自己的孩子。在人类日渐远离乡土和蛙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与其他动物相处呢?

明确:人类绝不应该因为日渐远离自然而日渐冷漠。敬畏自然是人类正确的生存态度,人类亲近自然、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是地球健康生存的保证。

⑨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该怎样具体生动地描写动物的行为?

明确:“具体”源于细致的观察;“生动”源于对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描写对象,把握好写作顺序,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描写对象的行为。

⑩附补充资料:分析资料。

1650年,最后一只阔嘴鹦鹉消失;

1799 年,最后一头蓝马羚消失;

1877 年,最后一匹欧洲野马和最后一头美洲马鹿消失;

1887年,最后一只琉球翠鸟消失;

1911 年,最后一匹纽芬兰白狼消失;

1922 年,最后一头中国犀牛消失;

1937年,最后一只巴厘虎消失;

1972 年,最后一只台湾云豹消失;

???年,最后一只斑羚……???年,人类的生命……

明确:据调查,每一分钟就有一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多么可怕的数据!有些物种的消失是由于大自然物竞天择的结果,但是又有多少生物的灭绝是因为栖息地遭受破坏,或是人类为了获利而将其捕杀殆尽。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胸怀!

 

封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