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考考点强化训练二十六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阅读:394  2016-09-22

考点强化训练二十六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紫茉莉

林清玄

①我对那些接着时序变换姿势,或者是在时间的转移中定时开合,或者受到外力触动而立即反应的植物,总是保持着好奇和喜悦的心情。

②那种在园子里的向日葵或是乡间小道边的太阳花,是什么力量让它们随着太阳转动呢?难道只是对光线的一种敏感?像平铺在水池的睡莲,白天它摆出了最优美的姿势,为何在夜晚偏偏睡成一个害羞的球状?而昙花正好和睡莲相反,它总是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张开笑颜,放出芬芳。夜来香、桂花、七里香,总是愈黑夜之际愈能品味它们的幽香。还有含羞草和捕虫草,它们一受到摇动,就像一个含羞的姑娘默默地颔首。还有冬虫夏草,明明冬天是一只虫,夏天却又变成一株草。

③在生物书里我们都能找到解释这些植物变异的一个经过实验的理由,这些理由对我却都是不足的。我相信在冥冥中,一定有一些精神层面是我们无法找到的,在精神层面中说不定这些植物都有一颗看不见的心。能够改变姿势和容颜的植物,和我关系最密切的是紫茉莉花。

④我童年的家后面有一大片未经人工垦殖的土地,经常开着美丽的花朵,有幸运草的黄色或红色小花,有银合欢黄或白的圆形花,有各种颜色的牵牛花,秋天一到,还开满了随风摇曳的芦苇花……就在这些各种形色的花朵中,到处都夹生着紫色的小茉莉花。

⑤紫茉莉是乡间最平凡的野花,它们整片整片地丛生着,貌不惊人,在万绿中却别有一番姿色。在乡间,紫茉莉的名字是“煮饭花”,因为它在有露珠的早晨,或者白日中天的正午,或者是星满天空的黑夜都紧紧闭着;只有一段短短的时间开放,就是在黄昏夕阳将下的时候,农家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才像突然舒解了满怀心事,快乐地开放出来。每一个农家妇女都在这个时间下厨做饭,所以它被称为“煮饭花”。

⑥这种一两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命力非常强盛,繁殖力特强,如果在野地里种一株紫茉莉,隔一年,满地都是紫茉莉花了;它的花期也很长,从春天开始一直开到秋天,因此一株紫茉莉一年可以开多少花,是任何人都数不清的。

⑦最可惜的是,它一天只在黄昏时候盛开,但这也是它最令人喜爱的地方。曾有植物学家称它是“农业社会的计时器”,当它开放之际,乡下的孩子都知道,夕阳将要下山,天边将会飞来满空的红霞。

⑧我幼年的时候,时常和兄弟们在屋后的荒地上玩耍,当我们看到紫茉莉一开,就知道回家吃晚饭的时间到了。母亲让我们到外面玩耍,也时常叮咛:“看到煮饭花盛开,就要回家了。”我们遵守着母亲的话,经常每天看到紫茉莉开花才踩着夕阳下的小路回家。巧的是,我们回到家,天就黑了。

⑨从小,我就有点痴,弄不懂紫茉莉为什么一定要选在黄昏开,多次坐着看满地含苞待放的紫茉莉,看它如何慢慢地撑开花瓣,出来看夕阳的景色。问过母亲,她说:“煮饭花是一个好玩的孩子,玩到黑夜迷了路变成的,它要告诉你们这些野孩子,不要玩到天黑才回家。”

⑩母亲的话很美,但是我不信,我总认为紫茉莉一定和人一样是喜欢好景的,在人世间又有什么比黄昏的景色更好呢?因此它选择了黄昏。

紫茉莉是我童年里很重要的一种花卉,因此我在花盆里种了一棵。它长得很好,可惜在都市里,它恐怕因为看不见田野上黄昏的好景,几乎整日都开放着。在我盆里的紫茉莉可能经过市声的无情洗礼,已经忘记了它祖先对黄昏彩霞最好的选择了。

浏览完整试题我每天看到自己种植的紫茉莉,都悲哀地想着,不仅是都市的人们容易遗失自己的心,连植物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

——一九八二年九月八日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我”对向日葵、睡莲等花草的独特习性的关注,体现了“我”对受外物和节令影响“定时开合”的植物的好奇。

B.第④段写出了“我”家后院那片土地花朵常开的美景,这些内容与第⑩段紫茉莉选择在黄昏开放形成了呼应。

C.童年记忆中的紫茉莉是美妙的,但在都市里的紫茉莉,可能是经过了城市无情的洗礼,几乎整日都开放着。

D.紫茉莉开放的时间和农妇下厨做饭的时间一致,所以它被称为“煮饭花”,这取名蕴含朴素的乡村韵味。

E.本文围绕黄昏开放的紫茉莉展开,旨在表达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和对在艰难的乡村环境中的母爱的赞美。

答案:CD

解析:A项,还有“喜悦之情”。B 项,上下文不能形成呼应。E 项,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当。

2.作者在第③段中说“和我关系最密切的是紫茉莉花”,作者和紫茉莉之间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请根据文意概括作答。

答:

答案:①“我”童年时生活的乡村环境有许多紫茉莉;②紫茉莉是童年时提醒“我”回家的天然“计时器”;③紫茉莉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温馨;④“我”对紫茉莉始终保持着好奇和喜悦的心情。

3.(考点题)作者在第⑧段和第⑨段中两次写到母亲提醒“我”看到煮饭花开就回家这一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①从侧面突出紫茉莉只在黄昏时开放的特点;②照应了上文紫茉莉得名“煮饭花”的由来;③引出下文“我”对紫茉莉为何选择黄昏时候盛开的思考。

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每天看到自己种植的紫茉莉,都悲哀地想着,不仅是都市的人们容易遗失自己的心,连植物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所以在(洛阳)这阴冷的四月里,(即便是牡丹花节)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答:

答案:这句话借紫茉莉花在都市里忘记了它祖先对黄昏彩霞最好的选择这一事,告诫人们在都市生活的喧嚣中要保持本真,不要迷失了自我。就像四月的洛阳的牡丹,不为迎合游人的到来而开放,保持了自己应有的开放的节奏,显示出了非同寻常的个性,保持了自己应有的本色,让人赞赏。在生活日趋城市化的今天,人类不能因为远离乡村,远离自然,被城市的喧嚣淹没,就缺少了对生活、生命的思考。我们要善于思考生活,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真,活出人类应有的尊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人 生

[英国]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之间出现了人。人既不是创世者又不是被创者,但他是创造的核心。一方面,他拥有产生一切创造物的根本未知数;另一方面,又拥有整个已创造的宇宙,甚至拥有那个有极限的精神世界。人在喧闹、不完善和未雕琢的状态下诞生,是个婴儿、幼孩,一个既不成熟,又未定型的产物。他生来的目的是要变得完善,以至最后臻于完美,成为纯洁的生灵,就像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星星,披露着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起源亦没有末日的世界。

人不可能创造自己,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他只能委身于创世主,屈从于创造一切的根本未知数。每时每刻,我们都像一种均衡的火焰从这个根本的未知数中释放出来。我们不能自我容纳,也不能自我完成,每时每刻我们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真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基于这个根本的真理。我们是从基本的求知中衍生出来的。看我的手和脚:在这个已创造的宇宙中,我就止于这些肢体。但谁能看见我的内核,我的源泉,我从原始创造力中脱颖出来的内核和源泉?然而,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纯洁而超然,就像那在蜡烛上闪耀的火苗,均衡而稳健,犹如肉体被点燃,燃烧于初始未知的冥冥黑暗与来世最后的黑暗之间。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起源,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怎样才具有目前的形状和存在。但我们可能知道那生动的未知——让我们感受到的未知是怎样通过精神和肉体的通道进入我们体内的。谁来了?我们半夜听见在门外的是什么?谁敲门了?谁又敲了一下?谁打开了那令人痛苦的大门?然后,注意,在我们体内出现了新的东西,我们眨眨眼睛,却看不见。我们高举以往理喻之灯,用我们已有的知识之光照亮了这个陌生人。然后,我们终于接受了这个新来者,他成了我们当中的一员。

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未知所以能进入,就因为在我活着时,我从来不封闭自己,从不把自己孤立起来。我只不过是通过创造的辉煌转换,把一种未知传导为另一种未知的火焰。我只不过是通过完美存在的变形,把我起源的未知传递给我末日的未知罢了。

起先,我的精神惴惴不安,坐卧不宁。深更半夜时,它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脚步声。谁来了?呵,让新来者进来吧,让他进来吧。在精神方面,我一直很孤独,没有活力。我等待新来者。我的精神却悲伤得要命,十分惧怕新来的那个人。但同时,也有一种紧张的期待。我期待一次访问,一个新来者。我聆听着,我在精神里聆听着。我匆忙打开门。啊哈,门外没有人。我必须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那个陌生人。一切都由不得我,一切都不会自己发生。想到此,我抑制住自己的不耐烦,学着去等待,去观察。

终于,在我的渴望和困乏之中,门开了,门外站着那个陌生人。啊,到底来了!啊,多快活!我身上有了新的创造,啊,多美啊!啊,快乐中的快乐!我从未知中产生,又增加了新的未知。我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力量的源泉。我成了存在的一种新的成就,创造的一种新的满足,一种新的玫瑰,地球上新的天堂。

展开余下试题这就是我们诞生的故事,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我就像森林边上的一座小房子。从森林的未知的黑暗之中,在起源的永恒的黑夜里,那创造的幽灵正悄悄地朝我走来。我必须保持自己窗前的光闪闪发亮,否则那幽灵又怎么看得见我的屋子?如果我的屋子处在睡眠或令人害怕的黑暗中,天使便会从房子边上走过。

我害怕那朝我走来、富有创造力的陌生的未知吗?我怕,但只是以一种痛苦和无言的快乐而害怕。我怕那死神无形的黑手把我拖进黑暗,一朵朵地摘取我生命之树上的花朵,使之进入我来世的未知之中吗?我怕,但只是以一种报复和奇特的满足而害怕。因为这是我最后的满足,一朵朵地被摘取,一生都是如此,直至最终纳入未知的终端——我的末日。

(有删改)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篇思想深刻的哲理散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现身说法,娓娓道来,平易近人,亲切感人,毫无居高临下的说教感。

B.人不能创造世界,却是创造的核心;人虽然并不具有可塑性,但是每时每刻都会从未知中衍生出一个新的自我。

C.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创造自己,只能屈从于未知,不过我们可能知道那些未知,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我追求的激情。

D.文章多用比喻和象征,如“每时每刻我在我心灵的烛芯上燃烧”,“烛芯”比喻人生,“燃烧”象征思考,语言生动形象。

E.第5自然段以“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一句领起下文,第8自然段以“这就是我们诞生的故事”一句总结上文,这样安排,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答案:CE

解析:A项,“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和“现身说法”不当,文章不是通篇采用第一人称,也不是在讲述自己的事情。B项,“人虽然并不具有可塑性”与文意不符。D项,“心灵的烛芯”为一种特殊的比喻,如“思想的潮水”“思念的苦酒”等,定语为比喻的本体,中心词为喻体,“心灵的烛芯”即“心灵这根烛芯”。“燃烧”象征生命的蓬勃。

6.(考点题)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基本思路。

答:

答案:文章先通过前四段阐述人生的每时每刻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的道理,再由第5至8自然段说明人生怎样从未知中衍生,即未知怎样进入自我,最后结尾段指出人生不应惧怕任何未知。

解析:作答本题,要善于抓住能体现文章思路结构的语句。如“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真理”,从此句可知前面的内容是阐述“最高真理”的;再如“那么,未知又是怎么进入我的呢”“这就是我们诞生的故事”,据此可知两句之间的部分说明了人生是怎样从未知中衍生的。

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精妙之处。

答:

答案:画线句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展现了人接受新事物时的情形,“远处传来的脚步声”象征未知的新事物,“精神惴惴不安,坐卧不宁”表现人在接触未知的新事物前的不安、紧张心理,连续两句“进来吧”则表现了人对未知的新事物的渴望之情。用第一人称,化抽象说理为形象描绘,易于为读者接受。

解析:首先要把这句话放在全段甚至全篇之中,理解其含义,然后明确其所用的表达技巧。就含义而言,画线句旨在表现人在接受新事物时的矛盾心理。就表达技巧而言,画线句则是将抽象道理形象化。将这两方面综合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8.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

答:

答案:①我们要有追求精神和创造精神,不断更新自己,善于接受新知识,勇于打破旧我,不能浑浑噩噩重复昨天的自己;②我们要戒骄戒躁,虚心进取,不能为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③我们要有清醒的意识,永远保持敏感的心,不断完善自己;④我们应勇于迎接人生的未知,不惧怕,不后退。

解析:本文的中心是人永远处在未知之中。作答本题可以围绕这一中心,结合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进行适当想象。比如从“我们不能自我容纳,也不能自我完成,每时每刻我们都从未知中衍生出来”这句话,可总结出我们应不断追求、勇于打破旧我;再如从“我必须保持自己窗前的光闪闪发亮”这句话,可总结出我们要有清醒的意识,保持敏感的心等。 (60.1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