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时训练

阅读:263  2017-01-11

第一季: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单元说明】

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如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等等。这些特征,散文较其他文体可以体现得更为充分一些。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贴近生活,富于情趣。照顾历史的发展,选了先秦时期的《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明代刘基的《苦斋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这些文章从体裁上看,有语录、序、传、记、志等多种样式;从内容上看,记人、记事、记游、抒情、议论、描写等都有,甚至在文中融入诗歌。或具情趣,或具理趣,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向、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主旨明确。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志。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个学生各言其志后,他能够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的语言简短、凝练,却能够恰切地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精神气质。文中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他们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和教养。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项脊轩志》亦作《项脊轩记》,“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这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动情地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就全篇结构来看,前半部分为主体,后半部分的内容是对前面的充实和补充。全文结构严谨,前后格调一致,感情贯通。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象毕肖。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年时代的书斋,它同作者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归有光曾在这里读书休憩,在这里听老妪讲述母亲的往事,在这里听祖母的教诲,在这里同妻子闲谈。文章记叙了项脊轩的环境变化及与之有关的人事变迁,抚今追昔,伤悼自怜,表现了对自己家庭兴衰变幻的无限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正如近人林纾所说,本文以轩为线索,“将人事变迁,家道坎,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春觉斋论文》)。这是一篇内容充实、言之有物、文风朴实、真切感人的抒情散文。

《苦斋记》出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浏览完整试题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

重点2 归纳内容要点 ☆☆☆☆☆

重点3 分析形象特点 ☆☆☆☆☆

重点4 探究孔子观点态度 ☆☆☆☆☆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实词虚词

【要点解读】

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重点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实词虚词

【例题】写出下列各词在句中的含义。

(1)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且知方也

(2)尔:以吾一日长乎尔   子路率尔而对曰

(3)如:如或知尔 如五六十 如其礼乐  

(4)为:由也为之 愿为小相焉 赤也为之小

(5)以: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 以俟君子

(6)言:亦各言其志也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答案】(1)方:方圆    道,是非准则   

(2)尔:代词,你们    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假如 或者 至于   

(4)为:管理,治理 做 替

(5)以:因为,介词 认为,动词 做、为,动词 用、那,介词 而,连词

(6)言:说、谈,动词 话,名词

【解析】注意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重点诗词要积累,虚词要注意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平时注意积累典型例句,答题时可以经典例句对应。

【名师点睛】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对文言虚的复习,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对点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秦王还柱而走。

D.风吹草低见牛羊。

2.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重点2:归纳内容要点

【要点解读】

归纳内容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的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考向】归纳内容要点

【例题】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答案】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曾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许曾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 或 曾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现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

【名师点睛】

“分析概括要点”是高考必考考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常常有以下几种:①错位信息,②错解词语,③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④无中生有,⑤颠倒是非。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 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1.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什么?

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

重点3:分析形象特点

【要点解读】

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考向】分析形象特点

【例题】试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答案】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展开余下试题曾皙:曾皙很潇洒、淡泊功名、高雅。 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

【名师点睛】

分析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准确形象地概括出来,并作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可首先理清文章结构,然后要筛选出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尽可能寻找可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词汇或句子,最后归纳总结,得到答案。

【对点练习】

(2016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三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5分)

重点4:探究孔子观点态度

【要点解读】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克己复礼。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考向】探究孔子观点态度

【例题】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怎样?

【答案】子路——哂之。赞成他的治国志向,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之”。

冉有——叹之。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叹之。

公西华——惜之。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曾皙——与之。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故孔子“与点”。

【解析】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注意找出文中描写孔子的语言、神态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

【名师点睛】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1.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算是“仁人”吗?孔子认为行“仁”的方法是什么?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侍坐(sì)  比及(bì) 哂笑(shěn) 鼓瑟(sè)

B.饥馑(jǐn) 喟然(kuì) 舞雩(yú) 沂水(qí)

C.舍瑟(sè) 千乘(chén) 铿尔(kēng) 撰文(zhuàn)

D.章甫(fǔ) 小相(xiàn) 俟机(sì) 毋庸(wú)

2.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  )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

3.下列各项中,有关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居则曰(闲居)  子路率尔而对(轻率急忙的样子)  千乘之国(兵车)

B.夫子哂之(微笑)  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加之以师旅(加上)

C.因之以饥馑(饥,五谷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D.方六七十(纵横)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4.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孔子向季康子提出了哪些“为政”的主张?请综合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5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2分)

(2)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1分)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答案:

第十八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重点1:积累实词虚词

【对点练习】

1.【答案】A

【解析】B莫-暮,C还-环,D见-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A

【解析】都是“的”,BCD都是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重点2:归纳内容要点

【对点练习】

1.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博学”对于学习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2.答案 孔子的“约”是“约束”,孟子的“约”是“简约”(把握重点,扼要说明);孔子主张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孟子认为先要博学,进而详说,最后则须“说约”--把握重点,扼要说明(说的简约)。

【解析】第一小问,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可以弗畔”,孟子说“博学”,由此可以知道,两人都认为广泛地学习对于自身的重要性。第二小问,孔子说“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从“弗畔”可以推知“约”是指“约束”;孟子说“将以反说约”,从前后的关系中推知“约”是“把握重点”的意思。

展开余下试题考点:要求对课外一段文言材料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相关问题。能力层级为B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详细地阐述,是要由此返回到能说出其要点的境地。”

重点3:分析形象特点

【对点练习】

【答案】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4:探究孔子观点态度

【对点练习】

1.【答案】是(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孔子是从推己及人的角度来论述“仁”,孔子认为求仁(行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从寻常事理入手,推及他人。

【解析】解答此题,要先将文段翻译出来。然后再归纳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解析】解答此题,要先读懂题中文段的意思,即先将文段翻译出来。然后再归纳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趁热打铁】

1.【答案】D

【解析】A侍:shì,B沂:yí,C乘:shè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AD

【解析】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答案】C

【解析】馑:蔬菜不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答案】①孔子从“政”字的解释入手,告诉季康子当政者自身品行要端正,只有先正己方能正人,才能带领百姓走上正道;②孔子反对杀人的恶政,并以“风行草偃”为喻,强调使“民善”的关键在于当政者个人的道德表率作用。(共4分,每点2分)

【解析】此类题要在疏通文段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从文段中找到孔子和季康子的对话,然后概括出为政的词句即可。如①孔子认为,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律人先律己。②“子为政,焉用杀?”可从孔子反对杀人,强调善的角度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1)【答案】同:能赡养,提供物质保障。异:孔子认为孝更在于“敬”,和颜悦色,从内心尊敬、关爱父母。(2分,两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符合孔子的孝道观。列举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更关注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子女对父母的敬重,使父母的生活更具品质,这正是孔子所倡导的“敬”的体现。(3分,观点明确1分,分析在理2分。有欠缺酌扣)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比较简单,可以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着孔子在文中的孝更在于敬这一特点,来分析列举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正好体现了孔子对敬的要求和表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6.(1)【答案】择友

【解析】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由此可见,本则论语是谈择友观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是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要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本题第一问:有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没有,而到邻居那里转借。这在孔子看来是不“直”。虽然微生高尽力满足别人的愿望,在某种意义上符合助人为乐的美德,但微生高隐瞒了自己家里没有醋的真实情况,这种隐瞒本身就是不“直”的表现。第二问:由此可见,孔子认为要助人,但更要为人正直,这是一个道德准则。所以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与朋友相交,不依仗自己的年纪大,不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依仗自己兄弟的高贵。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德行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能存有任何有所依仗的思想。 (60.18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