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语文试卷

阅读:35  2017-04-21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业童书时代施加于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之一,是对童年主体意识的空前肯定与张扬。在开放的童书市场格局下,儿童文学作家从未像今天这样普遍地将书写和表现儿童自己真实的愿望、情感和思想等,作为其儿童文学写作的基本出发点。

  这一现实带来了儿童文学作品中童年主体意识的明显加强。它鲜明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童年游戏和娱乐生活在儿童文学的书写题材中日益占据要位。在许多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纯粹的游戏和娱乐元素被堂而皇之地放到了儿童文学艺术表现的重要层面。这类写作空前突出了原本被认为“不务正业”的“玩”的冲动作为童年天性和权利的合法地位。通过转向周作人曾强调过的“无意思之意思”的儿童文学艺术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于过去很长时间里儿童文学重教育而轻娱乐的艺术传统的反拨。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出的对于儿童主体身份和地位的充分认可与尊重,意味着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真正走向了一种“为儿童”的艺术。

  第二,充满自我存在感和实践能力的儿童在儿童文学的主要形象谱系中日益得到突显。如果说传统的儿童文学更多地强调将儿童培育成符合校园和社会规范的“好孩子”“乖孩子”,那么在今天,“淘气包”“坏小子”“搞笑鬼”“捣蛋鬼”“淘气大王”等调皮逾矩的顽童类形象则越来越受到儿童文学作家和读者的青睐,前者是努力使自己向成人的标准靠拢,后者则更多地张扬着儿童自我的存在感以及独立的生命意识。这些孩子都有着充沛的自主实践能力,它有时表现为强大的破坏力,有时则表现为同样强大的创造力,正是创造力向人们昭示着表面的破坏力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当下儿童文学的主角并不尽是顽童,但从他们身上透出的鲜明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实践能力来看,他们无疑属于同一种童年精神谱系。

  第三,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传统权力关系在儿童文学的角色关系格局中开始发生变化。在当代儿童文学中,过去主要由成人主宰的权力关系天平开始向着儿童一方增加砝码,很多时候,在与成人的生活博弈中,儿童非但不见逊色,甚至表现出比成人更胜一筹的能力。于是,这些儿童主人公们不再随便接受来自成人世界的控制,而是逐渐学会了把握自己的生活。通过对儿童权力意识和权力现实的强调,当代儿童文学表达的是儿童主体在现世生活中真实的权力诉求。

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书写和建构的上述童年主体意识,是儿童文学为当代童年文化建构做出的一项独特而重要的艺术贡献;但它同时也带来了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重大的艺术问题。

(摘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6月02日方卫平《当代儿童文学中的童年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童年主体意识空前肯定与张扬,这是商业童书时代施加于儿童 文学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之一。

B. 今天儿童文学作家书写和表现儿童自己真实的愿望、情感和思想等,作为其写作的基本出发点,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C. 童年游戏和娱乐生活在儿童文学的书写题材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是童年主体意识的明显加强的鲜明体现的一方面。

D. 在许多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诸多要素中,纯粹的游戏和娱乐元素成为儿童文学艺术表现的重要层面。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原本被认为“不务正业”的“玩”的冲动作为童年天性和权利的合法地位,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承认和突出。

B. 重教育而轻娱乐是过去很长时间里儿童文学的艺术传统,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与之不同,体现一定程度的反拨。

C. 周作人强调过的“无意思之意思”的儿童文学艺术观念,说明了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真正

走向了一种“为儿童”的艺术。

D. 充满自我存在感和实践能力的儿童在儿童文学的主要形象谱系中鲜明突出,如“淘气包”“坏小子”等一系列顽童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好孩子”“乖孩子”形象是努力使自己向成人的标准靠拢,体现了将儿童培育成符合校园和社会规范的传统儿童文学理念。

B. 当下儿童文学的主角并不全是顽童,他们身上透出鲜明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实践能力,这和顽童不一样,但属于同一种童年精神谱系。

C. 在当代儿童文学中,过去主要由成人主宰的权力关系开始转变,与成人的生活博弈中,儿童表现不见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D. 当代儿童文学表达的是儿童主体在现世生活中真实的权力诉求,所以他们不随便接受成人世界的控制,学会了把握自己的生活。

(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白寿彝的通史情缘

曹小文

白寿彝(1909-2000)是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国通史编纂领域建树颇丰。近代以来,撰写中国通史始终是众多中国史家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巨制——《中国通史》将这一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62年,白寿彝先生参加了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史学大会。国际友人向中国代表表达了希望看到新中国史学家编写的历史著作的心声。作为历史学家,他深受感动和鼓舞,决意要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撰写一部中国通史。197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编写中国通史的任务,相关部门曾两次组织写作班子,但都没有成功。此时,白寿彝撰写中国通史的信念依旧坚定不移:“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长这么丰富的历史,我们不能满足那么简单的几本小书,这跟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不相称。”白先生将撰写中国通史作为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1974年,白寿彝再次访问巴基斯坦,国际学者纷纷打听中国历史新著情况。白先生无言以对,心里很难过。虽然距离上次访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中国仍处于“文革”时期,不可能拿出新成果来。

1975年,当客观形势稍有好转时,白寿彝便立即开始着手 实施酝酿已久的中国通史编撰计划。他首先组织力量写出了200多万字的中型中国通史草稿。由于“题无特色,文无新意”,没有统稿基础,不得不放弃。

白寿彝从1977年组织精干力量编撰小型中国通史。1979年,他将30万字的《中国通史纲要》交付出版社。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总数逾百万册,并有英、日、德、法等多个语种版本问世,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1980年,《中国通史纲要》完成出版后,白寿彝就开始了大型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而此时的他已年逾古稀。一个学者已经走过了70年的人生道路,还能实现编撰《中国通史》这个夙愿吗?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白寿彝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说出了一句平实却也极不平凡的话:“我70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这句话既充分显示出白先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珍惜,同时也是超越一般学术观点的一种治学精神和文化境界。使用尽可能完美的体裁来编撰一部贯通古今的完整的中国通史,这是白寿彝多年来的心愿,他把这视作一个历史学家的神圣使命,是生命的支撑架。

20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一个70岁的老人而言,却意味着他生命的全部。1979年,年届古稀的白寿彝雄心勃勃,腰板挺直,步履矫健,笑声朗朗,全无老年人的暮气。但1400万字书稿的修改与审定,以及纷繁复杂到常人无法想象的组织协调工作,耗去了他整整20年的光阴。

1999年,当人们欢欣鼓舞聚集在北京庆贺白寿彝先生九十华诞和《中国通史》全部出版之际,他却连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位睿智的老人,为了编纂这部巨著已罄尽了所有。

在《中国通史》长达20年的编撰过程中,仅主编就有20多位,作者达500位之多,而一个耄耋老人毫无怨言地承担下了所有的组织协调工作。

从1975年,白寿彝提出编撰《中国通史》的倡议,得到了众多响应,到1983年《中国通史》编纂课题被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整整八年,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完全靠着白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开展工作。

白寿彝不放弃任何机会孜孜不倦地工作,包括四次住院手术和去北戴河疗养的日子。他每次都把病房当作工作室,资料书稿堆满了整个房间。在双目几近失明的状态下,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采用耳听口述的方式,完全通过思维能力组织文稿的写作和审定。在审稿过程中,白先生非常认真,遇到任何疑点,一定要核实。

就这样,白寿彝坚持将1400万字的书稿审阅、修改完成。1999年3月,由他总主编的12卷22册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戴逸先生说:“这是一部空前的巨著,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这是白老心血所萃,是对学术界的重大贡献,是他献给本世纪的珍贵礼物。”

(文章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中国通史》众多的主编和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白寿彝相交多年的挚友,如考古学家苏秉琦,甲骨文专家胡厚宣,科技史专家王振铎,语言学家季羡林,历史学家周一良、何兹全、韩儒林、史念海、王毓铨、陈旭麓、韩国磐、陈光崇等等。著名史学家侯外庐担任全书编撰工作的顾问。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白寿彝说:“我70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这句话体现出他对编撰《中国通史》这一事业

的热爱和珍惜,以及“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学术品格和追求。

B.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量大,并有多

种语言的译本,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C. 由于“题无特色,文无新意”,没有统稿基础,白寿彝最终不情愿地放弃了在1975年曾

展开余下试题 组织力量写出的200多万字的小型中国通史草稿。

D. 在本文中,作者巧妙使用排比、夸张、假设论证等手法,使文章达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

的完美结合,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E. 文章结尾,作者直接引用戴逸先生高度评价《中国通史》的话,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增强了说服力,也进一步展现出白寿彝的贡献。

5. 白寿彝执意编撰《中国通史》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答:

6. 有人说白寿彝先生的编纂工作是靠着他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展开的,文中体现了他的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叶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

情可笑。

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

我挣钱太容易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

C.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清晰的,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表达了崇

敬之情,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

D.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

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

8.第⑤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⑥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凤翔,字鸣周,晋江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教习内书堂,辑前史宦官行事可为鉴戒者,令诵习之。《世宗实录》成,进修撰。万历五年,张居正夺情,杖诸谏者。凤翔不平,诵言于朝,编纂章奏,尽载诸谏疏。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屡迁南京国子祭酒。省母归,起补北监。时方较刻《十三经注疏》,凤翔言:“顷陛下去《贞观政要》,进讲《礼经》,甚善。陛下读曾子论孝曰敬父母遗体,则当思珍护圣躬。诵《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则当思缉熙圣学。察《月令》篇以四时敷政、法天行健,则可见圣治之当勤励。绎《世子》篇陈保傅之教、齿学之仪,则可见皇储之当早建豫教。”疏入,报闻。寻擢礼部右侍郎。洮、河告警,抗疏言:“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宋臣有言:‘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邹元标直声劲节,铨司特拟召用。其他建言迁谪,如潘士藻、孙如法亦拟量移,而疏皆中寝。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昔宋艺祖欲积缣二百万易辽人首,太宗移内藏上供物为用兵养士之资。今户部岁进二十万,初非旧额,积成常供。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窃见都城寺观,丹碧荧煌,梵刹之供奉,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内帑。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帝不能用。廷臣争建储,久未得命,帝谕阁臣以明春举行。大学士王家屏出语礼部,凤翔与尚书于慎行、左侍郎李长春以册立仪上。帝怒,俱夺俸,意复变。凤翔又疏争,不报,遂请告去。二十年,礼部左侍郎韩世能去,张一桂未任而卒,复起凤翔代之。寻改吏部,拜南京礼部尚书。以养亲归。再起故官,力以亲老辞。久之母卒,遂不出,卒于家。天启初,谥文简。

(节选自《明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

B.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

C.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

D. 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内书堂,为明代后宫妃嫔学习之所。明成祖开始,皇帝允许教官入后宫教习,后宫遂多

通文墨。

B. 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

展开余下试题 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 国子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D.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

一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黄凤祥治学严谨。他在内书堂任教习,辑录前代宦官事情时,遇到可作告诫借鉴的事,

便指令书堂学习的人认真朗读研习。

B. 黄凤祥忧心国事。在校刻《十三经注疏》时曾上奏,圣上要知道圣王之治当勤快上进,

皇储应早受教育等,皇上并未采纳。

C. 黄凤祥直言敢谏。他为礼部右侍郎,能够据实大胆奏疏,曾用宋太祖相关事例告诫神宗,

要重视户部每年供奉太多,内府消耗太大的问题。

D. 黄凤祥坚持原则。因将册封太子仪礼呈书神宗,神宗大怒,剥夺了他的俸禄,考虑再做

变更。他却又上奏争辩,没有得到答复,便请求辞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

译文:

(2)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① 鞚(kòng),带嚼子的马笼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全词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上片描写自然景色,下片写人,逐渐展示词人的情感。

B. “沙滩宿鹭”场景,词人运用想象,不但给词作增添了情趣,而且在动静结合中,留给

读者以无尽想象的空间。

C.“笑背行人归去” 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暗示出“浣纱人”的调皮,而且给画面增添

了浓厚的生活趣味。

D.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月淡星疏,作者把乡间妇女们的辛勤劳作及在劳动中

的喜悦逼真地描绘出来。

E. “柳边飞鞚、沙滩宿鹭、人影娉婷、稚子啼声”,全词展现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用

语自然宏丽,意蕴深厚。

15.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文人表现民间生活的典范。但也有人认为同他的诗歌相比较,本词却更胜一筹。就对民间生活场景捕捉这一点,比较这首词与《归园田居》(其三)在内容上的不同点。(6分)

附: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月”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个体,其吸附、融汇了诸多情感要素,月之形,在《赤壁赋》中“ ”化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月之色,在《记承天寺夜游》中“ ”呈现为澄清。

(2)屈原人生悲剧形成重要原因是对人格理想的执着追求,他要像古代圣贤一样献身正道,于是在(《离骚》)中写下了“ ”。

(3)刘禹锡谪迁一生,屡受打击,但是依然抒发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雄心壮志,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依然有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 认真做好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切实从8808多万名党员的优秀分子中选出党代表,对于

开好这次盛会至关重要。

B. 该弹道导弹发射于朝鲜东部港口城市新浦,飞行了约60公里后坠入大海。目前专家们正

在研究,5日这次飞行距离明显减少的试射是否是一次失败。

C.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95万,比2016年

多出3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D. 针对这一现状,南通大学设置“特设课程”,提升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并在企业与学生

之间信息沟通的平台,帮上万名学生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科罗拉多州州长约翰希肯卢珀表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响力不足挂齿,希望

特朗普总统能把中国视为一个重要合作伙伴。

B. 《格萨尔》被称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史诗”, 这棵巨大的故事树还在艺人们的演

唱过程中不断开宗明义,勃勃生长。

C. 外国的编辑在书未出版前,会坚持很多东西,但一旦成书,他们从不吝惜可以增加作家

自信心的溢美之词。

D. 只有严格履行程序,严谨规范操作,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不哼不哈地执行,才能确保选举

过程公正、结果切合民意。

19.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我有幸看着它春换翠衣,夏着盛装,秋披了金裳,一次次走那年份的过场,-----------。------------,---------,-----------。----------,---------。但那只能是偶尔想想,始终还是没能走近它身旁,去一睹它的尊容,把手轻轻搭到树干上。

①我也可以看到生命由柔弱到强大再走进苍老那全程景象

②那一树阔叶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③和搭上树枝的想象

④同样,我有缘去远远欣赏它

⑤一睹它尊容的奢望

⑥有时,真有临近它A.④⑤②③⑥① B.④⑥⑤②③① C.①⑥③⑤④② D.①④②③⑥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虽然小叶紫檀不能像沉香一样直接入药, 。首先,小叶紫檀的淡淡檀香味可以起到稳定情绪,定气凝神,帮助睡眠的作用。另外,在长期盘玩的同时,小叶紫檀可以释放出名为“木氧”的物质让体内细胞重新再造,使皮肤更光滑,人更年轻。有民间偏方记载, ,淡淡檀香萦绕头部,在帮助睡眠的同时有助改善肠胃功能。另外,有蒙古族的医书写有利用小叶紫檀治疗关节肿痛的药方,即将白醋倒入小叶紫檀木屑中, ,可以减轻疼痛,帮助恢复。

21.下面是“企业贷款担保流程对比图”,请简要说明改革后的担保流程与现有担保流程相比,对企业而言具有哪些优势?请分条列出,不超过8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近日,中韩两国因“萨德”关系紧张,部分中国民众发起“抵制乐天”的行动,乐天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有一网络女主播,闯入乐天超市,直播毁坏乐天超市里的商品,其对着镜头边微笑边做出捏碎方便、偷吃零食、喝饮料等动作,视频全程播放《中国人》的背景音乐。据了解,该网友在快手平台的用户昵称为“四平饶哥”,自称吉林四平人,现居沈阳。直播作品共110部,粉丝5000多人。沈阳民警“沈